金忠食品

四川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推向纵深

2019/05/07

分享到:

广汉新型职业农民杨萍正在驾驶植保机给水稻喷药。林伟 摄

广汉新型职业农民王德超和他的妻子展示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樊邦平 摄

  将有一整套制度为这群生力军“撑腰”——

  探索

  4月底,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返乡农民杨萍站在麦田里,安排协调着10余位农民分工合作,今年,杨萍定下“小目标”——1000亩地盈利100万元;十多公里外的金轮镇马嘶村,羽航家庭农场的80后返乡大学生王德超正在为自己的“养鹅大计”奔走,今年他想让家中的1000只商品鹅直销餐饮店……

  杨萍和王德超有着相同的身份——广汉市首批新型职业农民。

  2017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近日,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暨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培训会在广汉召开,会议明确,将在前期试点基础上,从培育、认定、考核、资金等方面建立一整套试点制度,将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工作推向纵深,力争到2022年,我省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数量不少于2万人。

  看现状

  3400余名农民“持证上岗”,但缺乏后续支持政策

  “所谓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一定文化和农业生产管理技能,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从业者。”广汉农业技术培训学校校长包慧娟介绍,作为11个试点县之一,2017年广汉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认定管理工作,当年评定出16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

  两年间,广汉共为23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颁发了证书,并制定了贷款贴息、社保缴费补助等支持政策。持有证书者,最高可获得60万元贷款,当地财政将补贴50%的利息;个人购买社保,政府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在一些农业项目支持上,也能得到优先考虑。

  但像杨萍、王德超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只是少数。广汉有36.7万农业人口,拿到职业农民证书的只有230余人,最终享受政策支持的仅有50余人。

  广汉不是个案。记者在11个试点县中调查得知,推行两年后,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工作面临后续动力不足问题,例如,川东南某百万人口大县只认定了58名新型职业农民,有的县认定了上百名新型职业农民,但最后兑现了政策补贴的只有几名。

  为何试点推进进度不如预期?首先是缺乏顶层设计。“为了保障新农民的质量,必须严格把关,但目前缺乏一个更为科学的新农民认定标准。”眉山市东坡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豆成杰道出了政策扩面的难题。

  “资金来源也有限。”三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廖芙香坦言,由于此前是试点,所以在职业农民的认定方面只能谨慎推进,同时由于缺乏专项的资金支持,在补助政策的兑现方面,也只能量入为出。省农业农村厅的一份调查也显示,截至2018年底,11个试点县认定的3400余人中,只有200余人享受到政策支持。

  “在制度有待完善、资金来源有限等现实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试点成绩已属不易,但面对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带动小农户发展的要求,我们的试点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寻突破

  拿出真金白银抓培育,与家庭农场发展共进

  如何寻找发力点?四川已展开探索。今年1月,全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明确,在两年试点基础上,我省将深化新型职业农民制度,构建一系列政策体系。“通俗地说,这个制度,就是要明确谁是新农民,怎么来扶持,扶持力度有多大,养老问题如何解决等。”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日举行的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暨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培训会,拉开了制度深化的大幕。会议明确,在国家层面制度尚未出台的背景下,我省将继续开展地方探索,从培育、认定、考核、资金等方面,建立一整套试点制度,力争到2022年,我省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数量不少于2万人,试点县70%以上的自然村有1名职业农民领办家庭农场,并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

  在培育方面,我省将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库,把在乡入乡专职从事规模化种养或服务的农业从业人员作为入库对象,特别要把青年农民和大中专生作为重点,并围绕“10+3”“川字号”现代农业产业和地方产业特色,精心设置培育内容和课程体系。

  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是重中之重。我省将把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作为重点,建立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贯通”职业农民认定体系,严格认定标准。未来,我省将把家庭农场主作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主要来源,让职业农民既有身份更有产业,真正成为职业化的劳动者。

  扶持方面,我省将对新型职业农民开展社会保障支持、生产扶持、金融支持等,职业农民购买社保的,财政将给予最高60%的缴费补贴,并建立职业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其中,对于前期试点暴露出来的缺资金难题,该如何破解?省农业农村厅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发展处处长易飞表示,我省将在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较好的县开展支持家庭农场建设工作,把家庭农场的项目资金投向新型职业农民,每个乡支持20名,每个经营主体支持5万元。

  考核方面,我省将对各地试点工作进行考试,并开展交叉评比检查,借用第三方力量开展评估,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干部和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并建立竞争机制,鼓励积极性更高的地方参与试点。(记者 樊邦平)